山東魚臺,這片被微山湖環抱的膏壤,自古便享有“魚米之鄉”的美譽。在這里,碧波蕩漾的湖水與廣袤的綠色郊野相映成趣,滋養出一方水土的獨特韻味。而魚臺小龍蝦,即是這方水土孕育出的珍寶。
眼下,恰是魚臺縣生態小龍蝦上市的季節。為了保證新鮮,天天一年夜早,魚臺縣王魯鎮李魏村藕蝦共養基地上,蝦農們就開始忙活起來,從田里拉起地籠,將一只只活蹦亂跳的小龍蝦支出盆里。
“明天我們捕撈了200多斤,隨著氣溫漸漸降低,以后的產量還得晉陞,出蝦量最高時天天能出到300多斤。”李魏村龍蝦養殖年夜戶彭勝利難掩心包養網排名中的喜悅。
王魯鎮李魏村緊鄰微山湖,地勢低洼,村平易近彭勝利流轉地盤140畝,在藕田里套養小龍蝦,效益很是可觀。得益于本年龍蝦的好行情,他和老婆一路捕撈的200多斤小龍蝦一次就賣了3000多元。
“這一畝地,賣小龍蝦的錢加上賣藕的錢,支出7000到8000元之間,是傳統一稻一麥種植形式的3倍多。”彭勝利介紹。
據清楚,王魯鎮積極鼓勵引導沿湖的孟樓、史樓、李魏、張廟等村莊,發展稻(藕)蝦共作特點種養形式,幫助種養年夜戶流轉地盤6000余畝,王魯鎮現有藕蝦3400余畝,稻蝦2100余畝,真正把澇洼地變為了農平易近增收的“聚寶盆”。
近年來,魚臺縣深耕“龍蝦資源”,把龍蝦養殖與水稻生產、蓮藕產業有機結合,摸索樹立“育繁推”一體化形式和“育苗-標準化養殖-加工-營銷”全產業鏈,真正實現了鄉村振興、企業增效、農平易近增收“三贏”局勢。同時,與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討所、中國水產科學院海水漁業研討中間、山東省海水漁業研討院、山東省蝦蟹類產業創新團隊等科研院所一起配合,推動產學研融會。積極推進標準化建設,摸索樹立從繁育到種養的技術標準規范和質量把持體系,制訂了《稻(藕)田克氏原螯蝦養殖技術規程》,并于2022年6月被山東省市場監督治理局同意為山東省處所標準。
截至今朝,魚臺縣稻(藕)蝦生態種養面積13.5萬畝,預計年產量3萬噸擺佈,可實現經濟總產值20多億元。
為推動龍蝦產業發展,進一個步驟擦亮“魚臺龍蝦”brand,魚臺縣始終堅持規劃引領,力促產業振興。鼓勵企業加速龍蝦製品、半製品的開發,延長龍蝦產業鏈,著力進步龍蝦產業競爭力和產品附包養加值。攙扶龍蝦加工企業發展,現年加工才能6000余噸,產值包養網 花圃6億元。別的,通過貫通水產品集散買賣中間、龍蝦科普館、農產品展覽館、龍蝦美食街,不斷推進龍蝦美食消費、批發、銷售、倉儲物流等二三產業的發展,進一包養步完美了龍蝦全產業鏈。
若何讓魚臺龍蝦的金字招牌與文旅資源“強強聯合”,打出“黃金效益”的組合拳?魚臺縣2017-2024年連續勝利舉辦了8屆魚臺龍蝦節,魚臺龍蝦的著名度獲得極年夜進步。
“我們將繼續鞏固縮小龍蝦brand效應,加年夜政策攙扶,助力龍蝦產業發展,進一個步驟激包養網心得發鄉村振興新動能,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貢獻魚臺氣力。”魚臺縣國民當局副縣長高東旭說。
發佈留言